
无论您是完成了ACL重建,还是在等待手术,或是想要保守治疗,本文会告诉大家关于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了解这些信息之前,我们需要先强调两点:
a 基于损伤程度和手术类型,每个人康复的时间线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假设运动员的手术包括了ACL重建以及内侧半月板修复,那康复早期阶段持续时间会更长。
b 何时可以开始做特定的练习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体的手术类型,以及主治医生的意见。例如:如果运动员有腘绳肌肌腱损伤问题,那么就可能需要推迟强化腘绳肌练习的开始时间。
所以,本文中提供的所有内容,都需要做个性化处理。不能作为医学建议,也不能代替外科医生以及物理治疗师的意见。
因为前叉韧带损伤大多出现在运动员身上,国外多篇文章为我们揭示了3个显著的问题:
2.在术后回归高风险运动项目的年龄低于25岁的运动员中,有四分之一的人遭受ACL二次损伤;
出于以上原因,再怎么强调避免以下7个错误的重要性都不足为过。
如果运动员所进行的康复训练从来不包括那种负重大到让运动员想要放弃的深蹲或分腿蹲练习,那么运动员可能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
有氧训练可以在康复训练的很早时期就开始,并应该逐步进阶,贯穿整个康复过程。
比如,运动员的物理治疗师无法仅凭徒手来客观衡量运动员的股四头肌肌力。
运动员的手术医生不能只基于运动员已经完成手术3个月了,就做出运动员可以跑步的判定。而关于“时间”最重要的、也是很多人容易误解的一点,有报道称“如果运动员想要显著降低重返赛场后再受伤的风险,就需要等待最少9-12个月”,但是每位运动员以及其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导致运动员出现ACL损伤的原因不光在运动员的膝,而更基于运动员作为一个个体所出现的整体问题。
未伤腿的长时间使用不足而导致其功能下降是非常常见的。
错误七:康复过程中过于急躁以及训练内容不重基础而过于繁杂。
基础训练从康复的早期阶段就应该开始实施了,其主要目标是恢复运动员的膝关节伸展活动度,当然还有其他训练目标,包括:恢复膝屈活动度、步态正常化、改善股四头肌功能。
足跟垫高支撑练习,每天练3-5次,每次十分钟。
垫高的程度可能会让运动员稍感不适,但不能到无法忍受的程度,随着训练逐步进行,如果有必要,运动员可以使用重量较轻的负重物来增加拉伸力度。
这个需要每天都做,随时都可以进行。每次动作时股四头肌发力收缩10秒,然后放松。每天想起来,随时去做。
随着训练逐步进行,运动员可以进阶到用足跟支撑以强化股四头肌收缩发力。或者使用助力带向上拉动运动员的脚来加强对小腿和腘绳肌的拉伸。
还有其他需要对抗外部阻力的强化股四头肌训练方式,例如:靠墙膝推球,或者与固定好的弹力带做对抗。

每组20次,3-5组,每日做2-3次。
骑行先将座位调高,从蹬半圈开始,逐步进阶到座位调低,蹬整圈进行。
股四头肌功能恢复的首个重要衡量标志是运动员可以在保持膝盖完全伸直的情况下完成直腿抬高动作。

当达成这个目标后,就可以进行多体位如仰卧、侧卧和俯卧等位置的直腿动作练习,每日3-5组,每组10-20次。

在肌力逐步恢复的情况下,可以酌情选择如靠墙静蹲、徒手深蹲、蹬阶的练习,以提高股四头肌的肌力,训练从小动作幅度开始,酌情增量。

伤腿屈髋屈膝勾脚迈过跨栏,伸膝,重心前移,足跟触地,过渡到前脚掌。交替训练,以实现日常正常步态。
与向前行进方式相反,脚尖触地后,由前向后过渡到整个脚掌。在进行步态练习的同时,进行伤腿单腿站立平衡训练,单次能达到40-60秒。进阶方式一:闭眼单腿站立

进阶方式二:抛接球干扰单腿站立。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膝盖可能会因为训练强度大而出现酸痛或肿胀,这时需要观察不同训练反应来对训练强度及方式做出调整,以减缓膝盖不适的程度及出现的频率。

如果出现不适感加剧的情况,我们需要适当减少练习及相关活动;如果膝盖感觉良好,可以小幅度的进行进阶。
与膝关节内的不适感不同,如果出现肌肉酸痛感,这是正常的,也是值得鼓励的,只要不过度就可以。
好啦,本期的内容分享到这里了,大家如果有运动损伤方面问题,建议寻求康复中心的帮助,由专业康复师为您一对一进行康复指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