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会出现早上起床膝关节僵硬现象,导致活动受限。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晨僵是怎么回事?听听奇加国际运动康复中心的王邦綮老师给大家做出解答~
小养怡情,大养伤身”,这个道理想必经历过骨科手术或者慢性疼痛导致肌肉萎缩的盆友们比较深有体会,今天来谈一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千万不能忽视的十件事!(单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呦)。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损伤多数发生在运动时,尤其是方向快速变化和跳跃时,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损伤机制包括接触型和非接触型,非接触型约占78%。前叉重建手术类型包括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物。前交叉韧带不仅术后复健很重要,术前复健也是必不可少。重建手术应该在炎症消退,关节活动度正常以及肌肉功能和步态恢复后再进行,有利于术后更好的恢复。
一般来讲,术后三天左右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的活动度就必须练起来了,特别是早期伸直角度一定要搞定(不然跛行很难看呦!),角度的练习可以采用被动的方式,利用沙袋或者自身重量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不要主动发力。
疼痛肿胀和炎症时,加压冰敷和抬高要始终贯穿于每个治疗阶段,抬高和踝泵可以帮助淋巴系统运送组织碎片和炎症产物,每天抬高五次,每次20分钟,可以有效防止肿胀;冰敷可以有效减轻进一步的组织缺氧、疼痛和肿胀,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冷循环替换碎冰;抬高和踝泵可以帮助淋巴系统运送组织碎片和炎症产物。(肿胀程度可以用髌骨中点围度测量的方式两侧对比)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一周内,支具必须固定在0°,物理治疗时可以调节,因为在术后早期如果处于膝关节屈曲角度,关节囊容易挛缩,到后期限制膝关节角度。
由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缝合原因会导致手术刀口附近产生粘连和瘢痕,术后早期是减少瘢痕和粘连行程的最佳时期,及时推瘢痕会有一些不适感,也一定要忍耐一下。
髌骨活动度丧失的结果会使膝关节复合体丢失活动度并使股四头肌运动单元募集变差,髌骨松动特别是上下移动可以改善关节全活动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过早的负重会引起大面积肿胀,导致疼痛的增加,可能会引起下肢的静脉血栓,也可能会出现创面的疼痛或出血渗出,由于支具的佩戴如果过早的负重也可能会养成一个走路的错误动作模式,导致髋膝踝不同的问题出现。
末端30°伸膝会使移植物受到牵拉力,导致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变松弛,为了保证重建韧带的功能,一定不要做末端30°主动伸膝(开链动作)。
如果还没有明白开链,可以加小助手微信咨询:1594268322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创伤和制动会导致股四头肌萎缩影响下肢功能,所以术后一定要开始进行股四头肌激活和力量训练,可以利用COMPEX和瑜伽球做直抬腿和静蹲去训练。
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一般都会取腘绳肌肌腱,取腱会导致肌肉萎缩,影响膝关节屈膝功能,从而影响走路,为了尽快回复,需要进行腘绳肌激活和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俯卧勾腿来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第三个月,重建的韧带要由肌腱转化韧带经历血管化到韧带化的一个阶段过程,不要过早跑跳等运动,尤其要保护好重建韧带,不要出现摔倒等危险动作。
故事的开始是2018年11月24日,还记得那天是周五。在高二时我们迎来了高中时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外校的友谊赛,所以我们会全力以赴去迎接挑战。
我们虽然不是特别厉害,但是我们很享受打篮球的乐趣。但万万没有想到如此热爱篮球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没错,我和ROSE一样我早一次快攻的时候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打伤(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
那是一场一边倒的胜利,外线得分禁区得分,在我们快要杀死比赛的时候悲剧发生了,在一次快攻前面两个人,后面一个人,我顶着三个人攻击篮筐强行出手。
噩梦终将降临,落地的时候我右膝关节猛的向内侧一扭,在那一刻我听见了 啪!的一声响,紧接着膝关节发生了脱位,一股剧痛向我袭来接着膝盖就是急速肿胀,站都站不稳了。我当时人直接傻了,在当时我才17岁,哪里会想到我热爱的篮球会带给我如此严重的伤病。
因为害怕家里人骂我,于是瞒着家里人跟班主任请个假。同学背我去医院做检查。当时我去的是二级乙等的县医院,因为骨科门诊下班了于是挂的急诊,急诊科医生检查一下后给我开了核磁共振,那时晚上气温只有几度,我穿着球服从三点等到了七点才坐上核磁共振,又等到十点才拿到影片和报告单。给急诊科医生看,医生意思是在家休养,但是我觉得我伤的那么严重休养属实有点不靠谱了,于是我们又去了骨科住院部找了住院医师,医生说韧带可能前交叉韧带撕裂了需要住院。我意识到可能真的瞒不下去了。
深夜,我疯狂的按照报告单上的病情百度,了解到的详情却让我崩溃。那一夜我没有入睡,我哭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六点,我看着肿胀的膝盖给我爸打了电话,不出所料我爸骂了我好久好久,接着开车来学校接我去看病。到了县医院看完门诊直接办理了入院,经过骨科主任的诊断,医生建议我保守治疗,让我去赌那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后来我固定保守了两个月,腿已经很细很细了,膝盖走路也很不稳,终于还是去了省医院。挂了省医院运动医学门诊专家号,医生只看了一眼核磁共振就说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二度损伤,半月板长好了,但是前交叉韧带需要手术重建。
我选择2019年9月27日,等到我18岁的时候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当时还在开玩笑的说我这个成人礼可真特别!
术后,看着我抬不起来的棉花腿真的很头疼,加上之前保守治疗导致肌肉严重萎缩,我在术后21天才能抬腿。
因为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于是我只能在网上搜索康复教学。
每天痛苦的弯腿又不停的反弹,因为体质原因我的角度真的进展的挺困难的。两个月我才100度,终于在四个月的时候到达了全角。
但是肌肉萎缩的特别严重,当时我不懂也始终没重视肌肉的锻炼。加上术后运动量减少,饭量增加,我的体重急速上升,从140斤长到了170斤。因为怕给膝关节造成了负担。于是我又开始了减肥之路!
每天减少饭量,配合运动。减肥一个月160斤,两个月155斤,第三个月150斤。看着身上的脂肪慢慢的消失,感受到动能力的恢复,每天都很累但是很开心。
那些可能造成前交叉韧带二次断裂的原因都在下面…
因为没有做过专业的针对性康复训练,导致髌骨被磨损,我当时也不是很懂,以为那都是术后正常的状况,于是就没去管它。
在术后半年的时候我虽然肌肉力量还没恢复,但是已经可以打养生篮球了,我一有时间就去打。
接着,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每天过的都很悠闲,平时打打篮球,也参加了篮球新生杯,虽然跟不上其他人的速度,但是我还是很开心。
慢慢地,随着我的懒于练腿和强行打篮球,髌骨出问题了,深蹲的时候明显感受到了磨损(据说是因为术后内侧肌肉严重萎缩导致膝关节力线不对,髌骨轨迹外移,外加高强度运动导致髌骨软骨磨损,学名叫髌骨软化)
之后我不敢进行下肢运动,不敢深蹲,不敢跑步,我却发现肌肉在已经萎缩的情况下持续萎缩,膝关节也不稳定了。我也一直没在意,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疫情原因我们想出去玩都要翻墙…
元旦之后有一次出去玩,我慢慢地翻出了学校,和往常一样我出去玩好了就回学校了。因为不知道大门能不能进,所以我翻了墙头,在翻过去的时候直接跳了下去。落地的一瞬间膝关节往内侧扭了一下,之后发现膝关节肿胀,角度受限,疼痛外加膝关节不稳…那一刻我知道,完蛋了。2021年1月8日在膝关节术后一年三个月再次扭伤。
我一瘸一拐地忍着疼痛回到了宿舍给家里人打了电话。
不出所料我爸给我狠狠地骂了一顿,之后的很多天家里人都在骂我。
来自腿上的痛,对未来的恐惧,家里经济上的压力,父母给我的压力。真的快要把我压塌了。
我父母也偷偷的哭了好多次,我们这个家庭在那一刻差点被压塌。我也开始对未来恐惧,都快要丧失了活着的希望,内心麻木。
虽然家里人骂我,骂的很难听,家里也确实没什么钱了。他们还是去带着我跑几百公里的省会,放下工作带着我四处求医。看着家里人为了我四处奔波,我也停止了自暴自弃有了希望。
终于,我还是在第一次手术的那个医院选择了手术。医生说二次翻修效果可能要差很多,建议我先把第一次的骨道填上,一年后骨道愈合再进行翻修手术,但是我心里很清楚,我真的挺不住了,分两次手术我一定会崩溃的。
我还是选择了直接原骨道重建手术,但是医生一句话再次让我如遭雷击,医生说前交叉韧带二次重建要扩大骨道,光一个腘绳肌术中不够粗还要取脚踝肌腱。我两条腿的腘绳肌都被取了,如果脚踝还被取以后怎么办。。。之后几天晚上偷偷的哭,有时候做梦都哭了,我对未来担忧。
最终2021年1月18日在膝关节消肿后进行了二次重建手术,还是那个熟悉的手术室,冰冷冰冷的,很粗很粗的针扎进了我的静脉,真的好疼啊。呼吸了几口面罩里的气体,四肢失去了知觉,突然变得好困好困,就像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感觉。然后就睡了过去,过了很久很久我感觉到好像有光,还有个女医生在说话,我就拼命睁开了眼睛,问女医生我的脚踝肌腱有没有被取,当女医生说没有之后我终于如释重负。我的脚踝肌腱终于保住了!
很无奈,这一天我19岁,成了前交叉韧带二断患者。
这是我的术后报告,前交叉韧带二次断裂半月板外侧后角撕裂。前交叉韧带翻修,半月板缝合三针,髌骨软骨磨损三度。
现在术后20天,伤口愈合的很好,角度45度,肌肉萎缩的很严重,但是我会好好康复比我严重的人还有很多,别人都能乐观面对,我也可以!
想对和我一样的叉友们说:
伤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对它。
术后除了练习角度,还要关注肌肉力量。
重点练习股内侧肌肉,放松股外侧肌肉,可以有效预防髌骨软化,也就是髌骨轨迹外移造成的软骨磨损。
大腿内外侧,前后侧肌肉一定要达到平衡,还有臀部肌肉也要练习起来。
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膝关节。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手术顺利,术后坚持康复训练,重返生活,重返运动!
资深叉友其实都了解,前叉手术的最终目的不是治愈损伤这么简单,而是逐步的重返运动,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很多叉友在术后没有得到专业的康复,导致术后一年甚至更久都无法返回喜爱的运动场。
那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到底如何重返运动呢?专业的康复师会看中哪些方面?我们一起听大连奇加国际运动康复中心的康复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
前叉术后的康复是怎么做的?“掰腿”一直是流传在叉友群不朽的梗…
也经常有叉友问:除了理疗和掰腿,还有什么推荐的动作?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叉友在康复中心都做了什么训练?
正确的前叉康复是将最前沿的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相结合,一对一康复,不仅消除疼痛,更注重恢复关节功能,纠正动作,治标更治本。
物理治疗方案 | |
治
疗 方 式 |
关节松动:
膝关节伸直/屈曲 (腓骨) |
筋膜肌肉放松 | |
肌内效贴治疗肿胀 | |
气压循环治疗脚踝 | |
compex治疗 | |
治
疗 目 的 |
打开膝关节角度/脚踝角度 |
放松股四头肌/腘绳肌/腘肌 | |
刺激股内斜肌 | |
消肿 |
气压循环机治疗肿胀
COMPEX治疗:刺激股内斜肌
贴扎:膝关节消肿
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康复师又制定了针对性的专业康复运动训练,教会肌肉如何正确运作,从根本上避免病痛的发生,帮助个案更快更好地恢复。
训练方案 | |
训
练 方 式 |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
踝关节活动度训练 | |
股内斜肌肌力训练 | |
下肢力量训练(闭链式为主) | |
臀大肌和臀中肌肌力训练(闭链式为主) | |
核心训练 | |
站立行走功能性训练 | |
治
疗 目 的 |
提升关节活动范围 |
提高膝末端伸直控制 | |
全面提高下肢力量 | |
提升臀部肌力 | |
提供可靠躯干稳定性 |
7月15日夹砖伸膝
7月17日侧卧髋外展
7月21日蹲起
7月24日小栏架步行训练
7月27日滑盘弓步
叉友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康复后,患侧膝关节伸直不再受限,弯曲角度能够达到120°,伤口疼痛基本消失,肿胀情况改善明显,可进行脱拐行走,下肢肌肉力量提高,但脚踝活动度情况仍需改善。
初诊左膝伸直不受限
8月3日左膝弯曲115°
4周结束后,个案进行了复评,并根据康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制定了为期四周的第二阶段的康复方案。
第二个阶段方案
治疗方式 | 治疗目的 |
关节松动术:
膝关节屈曲/腓骨/胫距关节 |
打开膝关节角度/脚踝角度 |
肌肉筋膜放松术 | 放松股四头肌/腘绳肌/腘肌 |
COMPEX治疗 | 刺激股内斜肌 |
8月10日双腿主动勾腿对比
运动训练 |
核心训练 |
臀大肌/臀中肌训练 |
股内斜肌力量训练 |
下肢力量训练 |
compex训练 |
功能性训练 |
个案康复进展较为良好,第二个阶段开始,物理治疗,有每周2次改为每周1次,康复训练,仍保持每周2次。
8月13日死虫训练
8月21日反应灯单腿硬拉
8月22日哑铃单腿硬拉
8月24日篮球重心保持训练
8月26日小栏架步行训练
第二个阶段结束后,个案膝关节角度恢复全角,肌肉力量明显提升。
针对叉友进行篮球运动的需求,重新心动力的治疗长吴徽章老师制定第三个康复阶段,全面提升个案的运动表现。
第三个阶段训练方案
反应灯移动训练
跳跃训练
篮球跳跃训练
力带抗阻滑板侧蹲
个案到第三个阶段后,已经能够很好地完成单脚蹲、单脚跳的动作,肌力和控制提升,下肢爆发力提升,可较好执行跳跃和速度类训练。
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只是治疗的开始,康复才是治愈的终点!前叉断裂只是关节和肌肉群错误发力的结果,不找到原因,改变错误的动作模式,这个结果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膝关节术后屈膝练习之所以被大家认为比较困难是因为练习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疼痛,我们在分析了一些案例之后总结了以下几点疼痛的原因:
肌肉的物理特性:延展性,弹性以及粘滞性。术后患者因为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会使得肌肉的延展性和弹性下降,导致下角度时大腿前侧的疼痛。
术后伤口缝合以后,疤痕的柔韧性比正常的肌肉组织差很多,所以会有拉扯感。
屈膝时,髌骨会向下滑动,如果滑动不足,会导致大腿前侧,髌骨附近软组织的极度拉扯而导致疼痛。那么基于以上三种原因,我们为大家介绍几种下角度时缓解疼痛的方法。
健康的前交叉韧带对运动员来说太重要了,没有人愿意有运动损伤。运动员们也都了解撕裂了前交叉韧带意味着什么,我曾经看到我的队友们为前交叉韧带康复而挣扎过,却从来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也是发生在了我自己身上,我才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在我的记忆中,我几乎从未在运动中受到过任何重大伤害。我在大学时期的足球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仅仅有一些小的扭伤和肌腱拉伤。大学毕业之后,我经历过一些运动队的内部斗争,再加上家庭内部问题,导致我无法专心运动,更不幸的是我由膝关节髌韧带肌腱炎变成了局部撕裂,所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继续运动。然而,最终我还是鼓起了勇气踏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并在2018年重新回到了大学做训练。即使那时候我已经毕业一年了,我仍旧努力地奔跑在足球场上,之后,就在训练的最后几分钟,一切就那么悄然的发生了…当时在球场上我拿到球,自然地过人,盘球,却导致身后的队员踉跄地摔倒,他的重量都压在了我的膝盖上…那时我只觉得到膝盖有严重的位移并且砰的一声。
很显然,它断了,还伴有内外侧半月板严重撕裂。于是,第一次手术的我没曾想到的康复生涯就这么接踵而来,以至于我从此理解了许多人生道理。
受伤使得我不得不得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怀疑,从前我是个运动员,如果我受伤后无法继续运动,我还是运动员吗?
由于前交叉韧带术后恢复期间我没有得到任何职业合同,我却需要赚钱来改善生活,于是恢复期间我主动在运动队更改自己的角色,开始担任教练,社交媒体经理和市场营销助理的工作。在这期间,我曾指导过一只本地俱乐部的青年队,并且发觉到了自己在教练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
在前叉术后康复的黑暗时期,似乎很难再去伸出手帮助别人,然而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还是学会了如何帮助他人,受伤之后我在网上疯狂的学习并了解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知识,找到了很多前交叉韧带康复的故事,但是没有一个像我一样的,在第一次前交叉韧带手术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修补手术,我在网上将我的经历分享给他人,直到今天,仍旧有人留言,我也会积极的恢复,通过讲自己的经历和在跟足球相关的知识给大家启发,虽然我远离了球场,但是并没有远离足球,这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
前叉康复期间,时间似乎是无止境的,那几年感觉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似乎我永远都无法康复的更好,尤其是从第一次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恢复需要9-12个月的时间,而紧接着,又被上天安排了另一场膝关节手术…但是这一切还是结束了,回头看看,当时面对的极具挑战的事情,抬头望望似乎毫无尽头,却也悄然的结束了。
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们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在没有经历过失败之前,人们无法相信这一点。其实我一直都相信失败是一种选择而已,失败只是对于事物的准备不足,才导致它的发生。然而,膝盖的手术告诉我,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够准备充分,不是所有事情,我们都能够预料和掌控。失败不分大小,却能够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是不论哪种失败,都是为人生提供了成长的机会而已,我在受伤后无法继续运动,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我竟然还更加适合做些别的事情。
前叉康复期间,我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几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现在?我能够做些什么?然而回想起来,似乎人生就是不公平的,而我却不得不接受它,要么垂头丧气,闷闷不乐,要么快乐的继续换个方式生活…沮丧、低落是人类正常的情绪,然而我们需要竭尽所能的调节自己,并找到前进的方法。
前叉术后康复期间,我真的以为我可能再也无法继续踢球了,我的进度似乎永远比他人要慢一些…当时的我,也很难想象自己还有一天会继续有信心踏上球场…我也觉得,这次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我第一次手术也是最后一次手术,我再也没法接受第二次手术了….是的我的膝盖变了,它不是曾经的样子了,我不知道它能不能恢复了。现在看当时手术初期的照片和视频,我也不相信那是我。我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我会如此坚强,通过这次挫折,我意识到,我比想象的强大很多,竟然能适应这些身体的变化。经历了一次前交叉韧带手术和半月板切除术,一次又一次的测试了我的能力。通过一次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我学到不仅是以上提及的这些,还有,做事不要拖延,喜欢就立刻去做,忠于理想等等…我被一次运动损伤改变了人生轨迹,却学到了有价值的人生一课。
最后,希望所有爱运动的人远离伤病
同样经历过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你,有什么感悟呢…
每一位叉友都知道,前叉术后早期的康复过程中,伸直训练至关重要。
因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伸直功能会影响正常步态的恢复,伸直功能没有练好直接会导致站不直、走路瘸、大腿后侧肌肉紧张,腘窝不舒服等症状…
可是又有一部分朋友多了疑惑:
一般来说治疗师认为,伸直需要练习到跟健侧腿完全一致,双腿一致看起来也比较美观(对于膝过伸情况另行讨论)
膝超伸也叫膝过伸,人体膝关节正常的伸膝幅度就是到你能完全伸直膝盖为止,也就是你的大腿和小腿呈一条直线,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继续伸膝,就代表膝关节伸展的活动度过大。 站立时候如果膝关节到了过伸的位置,从侧面看上大腿与小腿形成一个向后的弧形。
膝过伸
(如图)
伸直训练一定要练到过伸吗?听听吴老师怎么说吧!
什么是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位于膝关节内,大腿骨(股骨)与小腿骨(胫骨)间的膝盖内,协助膝盖避震并稳定膝关节。身体上半部产生的压力,经半月板分散、吸收、下传到脚底,可以减少膝关节负荷,避免膝软骨磨损。半月板可以控制关节旋转程度,对稳定膝关节的活动非常重要,具有人体避震器的功能。当半月板破裂时,也称为半月板撕裂,病人会在膝盖处感受到明显疼痛、肿胀,膝盖有异物感及出现异常声音,影响膝关节运动时的灵活度;严重时病人可能无法跑步,对于运动员影响较大。
好发人群为长期从事激烈运动者、膝盖曾受伤、经常搬运重物或是长时间蹲着或是半蹲的工作者。另外,意外伤害、碰撞也是半月板破裂主要原因。治疗方式为查看受伤程度给予物理诊治、使用辅具或是开刀治疗。
膝关节解剖构造
半月板撕裂常见的症状有疼痛、肿胀、膝盖运作、病人可以听到膝盖发出异常的声音。
如果半月板破损的边缘滑入膝关节,膝盖还会产生异物感和卡卡的感觉,病人可能无法奔跑,甚至走路也会受到影响。
半月软骨位在膝关节中间,作用如同避震器般可吸收由身体及髋关节下传的力量,再分散这些力量,减少膝关节负避免膝软骨磨损。另外,半月软骨也可控制旋转度而稳定膝关节。
半月软骨板会撕裂,表示力量集中在同一点上来回施力,造成软骨破裂。由于半月软骨内侧三分之二为无血区,而外侧三分之一为供血区,若是破裂在供血区,还有机会愈合或做修补;如果在无血区破裂,就须做切除,但会加速膝关节退化。
会导致膝盖在剧烈运动时,缓衝减震功效变差,逐渐出现骨挫伤和肌腱炎,危害运动员的职业寿命。
激烈运动:激烈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球员在奔跑中转向或是跳跃落地时都会对膝关节带来庞大压力。
意外、碰撞:因意外造成膝关节碰撞,如跌倒、车祸、走路时地面高低落差造成的震动,都可能在高压撞击下,造成半月板破损。
职业伤害:膝盖长时间累积压力也可能造成半月板受损。例如经常搬运重物或是长时间蹲著或是半蹲的工作。
半月板撕裂根据撕裂的方向,分类为:
半月板撕裂好发族群
半月板撕裂预防重点
长期搬运重物、从事激烈运动的运动员可戴护膝、适时的休息;运动后可冰敷或按摩,跳跃时落地缓重的方式也应注意。
膝关节镜检查:病人需全身或是局部麻醉,在患侧大腿绑上止血带,中断患侧下肢的血流,然后在关节腔内持续灌入无菌生理食盐水或蒸馏水,以膨胀关节腔,以利医师从不同的小洞口进行检查。
核磁共振:也称为磁振造影,因半月板包覆于膝关节中,无法透过X光确诊,多以此项检查确诊。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冰敷、物理治疗、服用消炎药物等,可辅以护具或肌内效贴布加以支撑与固定,避免造成二度伤害。
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摘除受损的半月板,好处是恢复时间短,但并发症可能较多;另一种手术是修复半月板损伤的部位,恢复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后并发症较少。
初期就医阶段,病人和家属应该知道:
已经确诊半月板撕裂,照顾者应该知道:
疾病发生部位
十字叉韧带位于人的膝盖位置,是呈现十字交叉状的两条韧带,连结股骨(大腿骨)和胫骨(小腿骨),负责维持关节的稳定,是膝关节中最大、最重要的韧带,位在前方的称为前十字韧带,后方的称作后十字韧带。十字韧带损伤发生撕裂伤甚至断裂时,除了疼痛之外,还会出现反覆扭伤、膝盖肿胀、走路跑步时脚发软等症状。
膝关节解剖构造
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机会通常比后十字韧带高,十字韧带损伤不论是否需要动手术,都需要做康复训练,许多朋友认为手术是万能的,只要开刀就一定会好;也有不少人觉得康复辛苦又耗时,手术比较快,这些都是错误观念。事实上,不管是否手术,都要做复健,而且复健的时间一般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让膝盖恢复到受伤前的状况。
前交叉韧带的受损大多数是在瞬间转身时膝盖过度扭转而受伤,部分情况下也可能因外力撞击造成或。受伤程度可分成三级,级数愈高愈严重,如果是一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可能无需手术(具体需要跟医生讨论);二级的损伤就需要护膝以及柺杖帮助患者移动,恢复时间也比第一级要长上许多。第三级的损伤是完全断裂,通常会感觉到一阵剧痛,或是膝盖突然软掉,有三分之一的人还会感觉膝盖发出「啪」的声音,接下来就是倒地不起,需要人搀扶离场,关节会随著时间愈来愈痛,可能需要关节镜及康复训练才能恢复。
如果前交叉韧带断裂,膝盖与半月板的磨擦机会大幅增加,长期下来可能造成半月板受损并使膝盖出现永久性伤害。
前交叉韧带受伤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瞬间发生的,包括转身时膝盖扭转以及外力撞击,都可能造成前交叉韧带韧带受损。
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以分成三级:
运动前必须做好热身及伸展,放松紧张的肌肉,同时增加柔软度及张力,可帮助降低受伤的机率。运动时,动作不可太急太猛,建议采取「渐进式」,评估自身体能再进行,尤其是需要奔跑以及跳跃的篮球运动,起跳以及奔跑等动作都要格外小心,不要让膝盖过度扭转或是剧烈碰撞。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查体评估、关节镜及核磁共振等。
轻微的前交叉韧带撕裂伤,可以休息观察复查,但中度撕裂伤以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就建议一定要就医治疗。一般来说,除非是专业运动员、日后仍会从事剧烈运动或粗重工作的人,或者受伤合并严重的膝盖内外侧副韧带断裂,或膝关节软骨严重破损的人,才会在受伤的当下建议立刻手术治疗,否则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仍应以复健为优先。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复健,复健重点在于关节角度、肌肉力量、还有神经肌肉的协作训练。随着受伤时间与进步的程度,医师和治疗师会随时调整复健的内容。到了复健中后期,还会加上爆发力和敏捷度的训练,目的是要让功能恢复到原本受伤前的状况。
为了防止膝盖伤势加重,在受伤的前2到3天须谨记H-A-R-M守则:
膝关节损伤护理原则P-R-I-C-E:
初期就医阶段,病人和家属应该知道:
已经确诊前交叉韧带损伤,照顾者应该知道:
叉友间流传的一句话:前交叉韧带重建十年后会得创伤性关节炎?前交叉韧带重建过的叉友年龄大了会得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打击。这个伤病可能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参加比赛,经历漫长的康复,打断正常的生活轨迹…
但是,大多数运动员及其父母,教练和球迷都担心重新参加比赛的事宜,而不是十年或以后会发生的事情。不幸的是,最坏的情况可能还没有到来…
新的研究揭示了膝韧带受伤的年轻运动员在受伤后十年内更有可能发展为关节关节炎的可能性。
膝关节有四个主要的韧带,膝盖侧面的两个侧副韧带,以及在膝盖中央交叉的两个十字形韧带。大多数研究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关节炎的研究都针对撕裂其前交叉韧带(ACL)的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是一项重要的韧带,可以帮助人们在进行急停、急转等动作的时候稳定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损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参加高风险运动的运动员,而这些运动要求这些突然的方向变化作为参与运动的一部分。
高风险运动相关文章::众多运动中,哪一种运动损伤前交叉韧带的概率更高?
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方式一般是重建新的韧带,称为重建韧带,通常是从体内其他部位获取肌腱或韧带。尽管手术并不完美,但是大多数手术的成功通常是好的。多数运动员在进行外科手术重建后能够重返体育活动。然而,康复是漫长而艰难的,因为运动员至少要进行6个月的康复,有时还要长达一年。
膝关节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但通常与老年人有关。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是骨关节炎,通常被称为膝关节磨损性关节炎。当膝关节发生骨关节炎时,通常光滑的缓冲表面会被磨损,留下粗糙的裸露骨骼。这种情况会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和畸形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况可能恶化到可能选择膝关节置换的程度。
关节炎
如上所述,膝关节炎通常是衰老的病症。大多数患有关节炎的人都在60岁以上。有一些发展为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可以使该病在生命的早期发生。这些风险因素之一是膝盖的外伤,而最常见的外伤类型是膝盖韧带损伤。虽说撕裂ACL在内的人更容易患关节炎,但这种情况的发生频率和发生时间尚不清楚。
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进行ACL重建手术的人中,约有75%在手术之后的10-15年内在膝盖的X光片上发现了关节炎。这个发现让人比较难接受,因为很多人在十几岁和二十多岁就有前交叉韧带损伤。而在年轻人中,不仅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半月板损伤以及软骨损伤的人同样会出现。
关节炎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的几个情况相关。
首先,最初的伤害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损坏关节软骨。紧接着,软骨几乎无法自我修复,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损伤会变得更加明显。
第二,膝关节的生物力学模式在重建手术后可能会改变。虽然正在开发新的外科手术技术以在重建后更好地实现正常的膝关节力学,但这些改变的益处尚不完全清楚。
很清楚的是,预防早期关节炎的最佳方法是预防ACL损伤和其他膝盖韧带损伤。
这些方法中的某些方法有确实有效,但是没有预防程序可以消除所有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被认为是防止进一步损害关节的好方法。如果不进行,每次膝盖屈膝时,关节中都有进一步的软骨损伤的风险。因此,许多外科医生建议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以防止膝盖进一步受损。膝关节支具的好处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相关文章:ACL术后真的需要佩戴支具吗?),但是在进行ACL手术后,尚未显示出膝关节支具可以改善疗效或预防关节炎。
预防关节炎
与许多医疗问题一样,有很多关于如何改善膝盖韧带受伤的年轻运动员的研究结果。许多人认为他们已经找到降低关节炎发展可能性的方法,但是这些想法的长期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一些调查包括:
预防损伤和预防更深的伤害一直是研究的话题,虽然之前说过,完全预防损伤几乎不存在,那么预防更深层的损伤可能就尤为重要,比如预防损伤后的关节炎…在科技与医疗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相信,更多好的方法,更多有益于叉友的方法会逐渐普遍并让大家受益,而今天处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人们,不必焦虑于关节炎,而更应该在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多关注动态,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积极的心态。
前叉术后,平衡训练进度,是根据每个人的康复情况,阶段式进阶的,接下来跟吴徽章老师一起学习起来!
前交叉韧带术后膝盖弹响?走路响、下蹲响,今天我们跟王邦綮老师一起了解!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四大韧带之一。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之一,如果没有完整的ACL,膝关节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在一些需要稳定膝关节的运动中,尤其成问题。当运动员的ACL撕裂时,医生通常建议进行手术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膝关节构造
一般来说,ACL损伤是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将已撕裂的ACL的残留物将被清除,并更换上新的韧带,而这个韧带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或者来自外部的供体。或者人工移植物。尽管ACL重建手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还有人担心这可能不是ACL受伤者的理想解决方案。
为了给受伤的ACL运动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有关修复韧带撕裂的研究从很早就有了。ACL修复手术的实施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效果一直不佳。与ACL重建相比,结果总是差很多。
ACL修复手术从来没有做得很好。之前有早期研究并调查了接受ACL手术修复病人们的结果,其持续不稳定发生率要高得多。研究发现,这些人经常需要额外的手术程序。
ACL修复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交叉韧带周围的环境导致修复无法正常进行。对于一般情况来说,有些韧带无需手术即可治愈。例如,当有人撕裂内侧副韧带(MCL)时,他们很少需要进行手术。同样,脚踝扭伤(脚踝韧带撕裂)很少需要手术修复。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韧带无需手术即可治愈。那么,为什么膝盖前交叉韧带不能自行愈合呢?
那是ACL周围的区域不一样。前面提到的其他韧带被诸如肌肉和肌腱的软组织包围。前交叉韧带位于膝盖关节的中央。韧带周围是关节液,称为滑液。围绕前交叉韧带的滑膜环境被认为是韧带无法自然愈合的主要原因。滑液实际上不是抑制支持愈合的环境,而是抑制了愈合反应。
此外,当进行手术来修复撕裂的韧带时,周围的环境不允许韧带的正常重建,当进行这些类型的早期ACL修复时,结果都非常差。
因此,近年来我们将寻找修复ACL方法的重心放在控制滑膜液和愈合韧带周围的环境上。希望能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愈合的环境,韧带可以自我修复,而不必用重建的韧带代替。毕竟,有其他韧带可以自我修复,如果韧带存在于支持该愈合的正确环境中,这种治疗是有可能发生的。
对于ACL撕裂,治疗的黄金标准是ACL重建。重建意味着要去除旧的ACL,并使用非ACL组织创建新的韧带
对于大多数年轻运动员来说,这意味着要利用他们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来创建新的前交叉韧带。最常见的组织移植部位是膝盖前侧的髌腱或大腿后侧的腘绳肌腱。
一旦获得组织,就将其插入正常ACL的位置,并用各种类型的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流逝,组织移植物会恢复到良好的位置,并承担正常的前十字韧带的作用。
ACL重建手术通常很成功,但并非没有缺点。ACL重建手术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获得用于重建韧带的组织。该组织必须来自某个地方,并且将这个组织从某些位置移除,会产生包括疼痛,无力和关节力学改变相关问题。
某些人可能选择从供体中获取供体组织,但事实证明,这些移植物比正常的ACL弱,失败率会高,尤其是在年轻的运动人群中。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供体移植物会用于不再参加竞技运动的人,例如高中或大学运动员。捐助者移植物对于需求较低的运动员可能是有益的。
最后,接受ACL重建手术的人膝关节患关节炎的几率更高,而且通常发生在ACL重建后的几十年中。人们可能患上关节炎原因之一是由于使用非天然移植物代替ACL改变了关节力学。
桥增强型ACL修复(也称为BEAR手术)并不是用来修复撕裂ACL的第一项技术。但是,这带来了最新的进展,并且呈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早期结果。
BEAR手术技术解决膝关节周围滑液环境中的愈合问题。通过在ACL所在的膝盖中心内创建一个微环境,研究人员试图创建一个可以治愈的空间。
BEAR治疗方法是将ACL两个破碎的部分用海绵状物质连接起来,蛋白质支架上覆盖着病人的血液减少排斥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ACL会重新生长出来,并且通过这座桥连接起来。BEAR的优点是,它不需要进行第二次手臂的肌腱移植,可以保存病人更多的ACL组织,降低进一步损害的可能性。
BEAR手术的工作方式是在正常ACL的位置使用临时缝合设备,以在韧带愈合的同时将膝关节的对准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然后,外科医生在撕裂的ACL末端周围植入合成基质。在该基质内,注射干细胞以刺激愈合过程。
在第一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BEAR植入ACL损伤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年龄在18到25岁的10名患者中。他们还需要让断裂的十字韧带悬空几毫米,这样海绵体才能将它们连接起来。其余情况相似的10名病人接受ACL重建手术。手术后的几个月,两组病人的恢复速度大致相似。但那些接受BEAR治疗的患者,韧带更快恢复力量,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并且没有感染或膝盖僵硬的迹象。一年后,研究人员惊奇的发现10个病人都治愈了。
桥接增强型ACL修复手术的早期结果该结果表明,接受这种外科手术的患者略少,但其结果与ACL重建手术后的早期结果相当。
MRI检查结果表明这些患者确实治愈了ACL,早期结果表明这些患者的膝盖稳定且可以恢复运动。从长期来看,尚未得到定论。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确定新疗法是否比标准疗法有效,更好或更差。
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对年轻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造成很大伤害。即使成功地进行了重建手术,运动员们也将面临长期康复,心理阴影,潜在的痛苦康复等风险。目前来看,前交叉韧带重建可能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希望将来医疗技术能够取得更多突破和进步,让伤友们得到更好的治疗。